绿化工程施工是指通过 “场地整理、植物种植、养护管理” 等一系列标准化流程,将规划设计的绿化方案落地为实际景观的工程作业,核心目标是构建生态稳定、景观美观、功能适配的绿化空间(如公园、小区绿化、道路绿化、屋顶绿化等)。

绿化工程施工需遵循 “先准备、后种植,先结构、后细节” 的原则,典型流程分为 6 个阶段,各阶段衔接紧密且环环相扣:
1. 施工前准备阶段(奠定基础)
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:
施工方需联合设计方、监理方核对绿化图纸(植物配置图、种植放线图、给排水施工图),明确关键信息:植物品种(如乔木的胸径、高度,灌木的冠幅)、种植密度、地形标高、给排水管道走向;同时进行技术交底,明确施工难点(如岩石地基处理、大型乔木吊装)及质量标准。
现场勘查与材料准备:
现场复核场地地形(如坡度、土壤类型)、地下管线(避免种植时破坏水管、电缆);提前采购符合要求的植物(选择无病虫害、生长健壮的苗木,乔木需带土球或裸根蘸浆处理)、种植土(需疏松肥沃,有机质含量≥3%,pH 值 6.5-7.5)、肥料(有机肥、缓释肥)及施工工具(挖掘机、移植机、洒水车)。
场地清理与围挡搭建:
清除场地内的建筑垃圾(石块、水泥块)、杂草、杂物;根据施工范围搭建围挡(高度≥1.8m,避免施工影响周边),并设置安全警示标识(如 “施工区域,禁止入内”)。
2. 场地整理阶段(优化种植条件)
地形塑造(若有需求):
根据设计图纸,用挖掘机、推土机整理地形(如堆筑微地形、开挖景观水体),确保坡度符合排水要求(绿地坡度≥3%,避免积水);地形标高误差需≤±5cm,且表面平整无明显起伏。
土壤改良与处理:
若土壤黏重(透气性差),需掺入河沙、腐叶土(比例 1:1:1);若土壤贫瘠,需撒施有机肥(如腐熟的羊粪、牛粪,每亩施用量 2000-3000kg)并深耕(深度≥30cm),提升土壤肥力与透气性;
土壤消毒:若场地曾有病虫害(如根腐病、地下害虫),需喷洒多菌灵(500 倍液)或撒施辛硫磷颗粒(每亩 5kg),减少后期病虫害风险。
给排水系统施工:
按图纸铺设灌溉管道(如 PE 管,埋深≥60cm,避免冻裂),安装喷头(如地埋式旋转喷头、滴灌带,确保灌溉覆盖所有种植区域);同时设置排水盲沟(用碎石、透水砖铺设,位于低洼处),防止雨水积涝损伤植物根系。
3. 种植放线阶段(精准定位植物)
放线原则:按 “从整体到局部、从乔木到灌木再到地被” 的顺序放线,确保植物位置与设计图纸一致。
放线方法:
乔木:用 “坐标法”(根据图纸标注的 X、Y 坐标,用全站仪定位)或 “网格法”(在场地划分 1m×1m 网格,按网格比例定位),并在种植点做标记(插木桩,标注植物品种、胸径);
灌木与地被:用石灰粉按设计轮廓线放线(如绿篱需放出直线或曲线,色块地被需放出边界),确保种植密度符合要求(如灌木每平方米 3-5 株,地被每平方米 8-10 株)。
4. 种植穴 / 槽开挖阶段(适配植物根系)
开挖规格:根据植物类型确定种植穴 / 槽尺寸,需满足 “根系舒展、土壤回填后无挤压” 的要求:
乔木:种植穴直径 = 乔木胸径的 6-8 倍,深度 = 胸径的 4-6 倍(如胸径 10cm 的乔木,穴径 60-80cm,深度 40-60cm),穴底需施腐熟有机肥(与底土混合,厚度 10-15cm);
灌木:种植穴直径 = 灌木冠幅的 1/2-2/3,深度 30-50cm(如冠幅 50cm 的灌木,穴径 25-35cm);
地被 / 草坪:开挖种植槽(深度 15-20cm),槽内施少量缓释肥(每亩 100kg)。
注意事项:种植穴 / 槽需垂直开挖,底部平整;若遇地下岩石,需扩大穴径(增加 20-30cm)并填入种植土,避免根系接触岩石导致生长不良。
5. 植物种植阶段(核心工序)
乔木种植(含大型乔木吊装):
苗木修剪:修剪破损枝、病虫枝、过密枝(保留主干与主要分枝,修剪量≤1/3),减少水分蒸发;若为裸根乔木,需修剪部分主根(剪至新鲜根系,避免腐烂);
定植:将乔木放入种植穴,调整垂直度(用水平仪校准,树干垂直度偏差≤1°),确保根系舒展;回填种植土(分层夯实,每层厚度 15-20cm,避免空洞),回填后堆筑 “树堰”(高 15-20cm,直径大于穴径 20cm,便于浇水);
支撑固定:胸径≥10cm 的乔木需设支撑(用三角支撑或四角支撑,支撑材料为竹竿或钢管,与树干接触处垫软布,避免划伤树皮),支撑高度为树干高度的 1/3-1/2,确保稳固不歪斜。
灌木与地被种植:
苗木处理:灌木修剪过密枝、下垂枝;地被苗去除枯萎叶片,若为丛生苗需分株(确保每株有 3-5 个分枝);
定植:灌木放入种植穴后,调整冠幅朝向(将美观面朝向主要观赏方向),回填土并轻踩压实;地被按放线轮廓密植,株行距均匀(如麦冬草每株间距 10-15cm),种植后浇水压实,确保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。
草坪铺设(冷季型 / 暖季型):
播种法(适合大面积草坪):将草种(如高羊茅、狗牙根)与细沙混合(比例 1:5),均匀撒播(每亩播种量 10-15kg),覆盖薄土(厚度 0.5-1cm)并碾压;
铺草皮法(适合快速成坪):草皮块拼接紧密(缝隙≤1cm),铺后浇水并碾压,确保草皮与土壤贴合,避免空鼓。
6. 种植后清理与验收阶段
现场清理:清除种植过程中产生的枯枝、落叶、包装袋等杂物,整理施工工具与材料,保持场地整洁。
初步验收:施工方自检(检查植物成活率、种植位置偏差、给排水是否通畅),合格后提交监理方验收,验收通过后进入后期养护阶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