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坪绿化养护是维持草坪美观、健康和功能性的关键工作,涉及浇水、修剪、施肥、病虫害防治等多个环节,需根据草坪类型、季节变化和生长状态灵活调整。

草坪的水分管理直接影响其生长状态,需兼顾 “补水” 和 “防涝”:
浇水原则
频率:根据气候调整,干旱季节每周 1-2 次,雨季减少或暂停;土壤表层 5-10cm 干燥时及时浇水。
时间:最佳时段为清晨(日出前后),避免正午高温(水分蒸发快、易灼伤叶片)和傍晚(叶片潮湿易引发病害)。
水量:单次浇水需 “浇透”,确保水分渗透至根部(约 10-15cm 深),避免浅浇导致根系上浮。
排水处理
地势低洼处需提前铺设排水管道或碎石层,防止积水(积水超过 24 小时会导致根系缺氧腐烂);
雨后及时清理积水,可通过打孔、梳草改善土壤透气性。
修剪是控制草坪高度、促进分蘖、维持整齐度的核心措施,需注意以下要点:
修剪高度
冷季型草坪(如早熟禾、黑麦草):留茬高度 3-5cm,夏季可适当提高至 5-7cm 以增强抗旱性;
暖季型草坪(如狗牙根、结缕草):留茬高度 2-4cm,冬季休眠前可提高至 4-5cm 以保护根系。
原则:遵循 “三分之一原则”—— 每次修剪不超过草高的 1/3,避免一次性修剪过短导致草坪枯黄。
修剪频率
生长旺季(春、秋季):冷季型草坪每 7-10 天 1 次,暖季型草坪每 10-15 天 1 次;
休眠期(夏季高温或冬季):减少至每月 1 次或暂停修剪。
工具与操作
使用锋利的剪草机刀片,避免钝刀撕裂草叶(伤口易感染病害);
修剪方向每次交替(如顺时针、逆时针),防止草坪生长偏向一侧;
及时清理剪下的草屑(过量草屑堆积会遮挡光照、滋生细菌,少量细碎草屑可留在草坪上作为天然肥料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