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

139-0260-0819

搜索
4新闻中心
您的位置:首页  ->  新闻中心  -> 公司动态

庭院绿化养护日常基础养护有哪些方面?

文章出处:公司动态 责任编辑:东莞市泉桦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:2025-09-13
  

庭院绿化养护是维持庭院景观美观、保障植物健康生长的核心工作,需结合季节变化、植物类型(如乔木、灌木、花卉、草坪)及庭院环境(光照、土壤、水分)制定针对性方案。

庭院绿化养护

日常养护是庭院绿化的 “生命线”,核心围绕 “水、肥、土、修剪、清洁” 五大要素,需根据植物需求灵活调整:
1. 合理浇水:“见干见湿,浇则浇透”
浇水的关键是 “按需供给”,避免盲目浇水导致烂根或干旱枯萎:
判断浇水时机:用手指插入土壤 5-10cm,若土壤干燥、结块,需及时浇水;若土壤湿润、黏手,暂缓浇水(多肉、耐旱灌木需更干燥再浇)。
浇水方式:
乔木 / 灌木:沿树冠投影外侧(根系吸收区)缓慢浇灌,避免水流冲击根部土壤;
花卉 / 草坪:用花洒或滴灌系统,均匀淋湿土壤,避免叶面长时间积水(尤其高温时,防止叶片灼伤或病害);
特殊场景:雨季及时清理花盆 / 花池积水(防烂根);夏季高温选早晚浇水(避开正午),冬季选正午浇水(防冻伤根系)。
水质要求:先用雨水、河水,若用自来水,需提前晾晒 1-2 天(挥发氯气,避免伤害根系)。
2. 科学施肥:“薄肥勤施,按需补充”
施肥需结合植物生长周期(生长期、花期、休眠期)和类型,避免 “肥多烧根” 或 “缺肥长势差”:
肥料选择:
通用肥:腐熟的有机肥(如羊粪、鸡粪,改良土壤)、复合肥(氮磷钾均衡,适合大多数植物生长期);
针对性肥:开花植物(如月季、绣球)花期前增施磷钾肥(如磷酸二氢钾,促花保蕾);观叶植物(如龟背竹、绿萝)增施氮肥(促叶片翠绿);酸性植物(如杜鹃、茶花)定期施硫酸亚铁(调节土壤 pH,防叶片发黄)。
施肥频率:
生长期(春、秋):15-20 天施 1 次薄肥;
花期:花前 1-2 周施 1 次磷钾肥,花后施 1 次复合肥(补充养分);
休眠期(冬、盛夏):多数植物停止施肥(如乔木、灌木),仅少数常绿植物可少量施缓释肥。
施肥方式:沿根系外侧挖浅沟(5-10cm)埋肥,或稀释后浇灌(避免直接接触根系),施后浇水(助肥料溶解吸收)。
3. 土壤管理:“疏松透气,定期改良”
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,长期不管理易板结、养分流失,需定期维护:
松土:每月 1 次,用小耙子轻松表层土壤(深度 3-5cm,避免伤根),尤其浇水后或雨后(防土壤板结,增强透气性)。
土壤改良:
板结土壤:混入腐叶土、珍珠岩、河沙(比例 1:1:1,提升透气性);
碱性土壤(北方常见):定期浇施腐熟的淘米水或硫酸亚铁(降低 pH);
酸性土壤(南方常见):添加生石灰或草木灰(提升 pH,适合月季、铁线莲等喜中性土壤植物)。
覆盖护根:乔木 / 灌木根部覆盖 5-10cm 厚的碎木屑、松针或秸秆(保水保肥,抑制杂草,冬季还能保暖)。
4. 修剪整形:“控型促长,减少消耗”
修剪不仅能塑造美观的庭院景观,还能减少病虫害、促进植物分枝开花:
修剪时机:
花后修剪:月季、绣球等开花植物,花谢后剪去残花及花下 1-2 对叶片(促下次开花);
休眠期修剪:落叶乔木 / 灌木(如紫薇、海棠)冬季落叶后,剪去病虫枝、交叉枝、过密枝(减少养分消耗,调整树形);
生长期修剪:及时剪去黄叶、枯叶、病叶(防病害扩散),控制徒长枝(避免争夺养分)。
修剪原则:
灌木:保持 “内疏外密、下疏上密”(保证通风透光);
草坪:每次修剪高度不超过草高的 1/3(如百慕大草留茬 3-5cm,高羊茅留茬 5-8cm,防修剪过度伤根);
乔木:避免过度修剪主干(保护形成层,防倒伏),重点修剪侧枝调整冠幅。
5. 杂草清理:“及时清除,避免竞争”
杂草会与庭院植物争夺水、肥、光照,还可能滋生害虫,需定期清理:
清理时机:杂草幼苗期(株高 5-10cm)及时拔除(根系浅,易清理),避免开花结籽(减少来年杂草);
清理方式:
人工拔除:用小铲子连根挖除(适合小面积庭院,避免化学药剂污染);
覆盖抑制:花池、草坪边缘铺设防草布(需露出植物根部),或覆盖厚木屑(阻断杂草光照,抑制生长);
化学防除:大面积杂草可选用选择性除草剂(如草坪用 “禾本科除草剂”,避免伤害草坪),需严格按说明书使用,避开花期和雨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