庭院绿化养护是维持庭院景观美观、保障植物健康生长的核心工作,需要结合季节特点、植物类型(如乔木、灌木、花卉、草坪)及庭院微环境(光照、土壤、水分)制定针对性方案。

无论何种植物,日常养护都离不开 “土、水、肥、剪、防” 五大核心,需根据植物习性灵活调整:
1. 土壤管理:植物生长的 “根基保障”
土壤是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基础,需定期优化其结构与肥力:
疏松透气:每年春秋季(3-4 月、9-10 月),对乔木、灌木根部周围土壤进行浅翻(深度 10-15cm,避免伤主根),破除板结;花卉、盆栽可每月用小耙子轻松表层土,防止土壤板结导致根系缺氧。
土壤改良:
酸性植物(如杜鹃、茶花、蓝莓):若土壤偏碱,可每 2-3 个月施 1 次硫酸亚铁溶液(浓度 0.2%),或混入腐叶土、泥炭土调节 pH 值(理想 pH 4.5-5.5)。
碱性植物(如月季、木槿、石榴):若土壤偏酸,可撒少量生石灰(每亩 50-100 斤,均匀混入土中),或施用草木灰提升碱性。
覆盖保墒:在植物根部周围覆盖 5-8cm 厚的 ** mulch(覆盖物)**,如碎木屑、松针、稻壳、树皮等,既能减少水分蒸发(尤其夏季),又能抑制杂草生长,腐烂后还能补充有机质。
2. 科学浇水:避免 “旱死” 或 “涝死”
浇水的核心原则是 “见干见湿、浇则浇透”,需根据植物类型、季节、天气调整频率:
按植物类型分:
耐旱植物(如仙人掌、多肉、薰衣草、紫薇):土壤完全干透后再浇水,避免积水(容易烂根)。
喜湿植物(如绿萝、龟背竹、鸢尾、蕨类):保持土壤微湿,夏季可早晚各浇 1 次,避免正午浇水(水温与土温差异大,易伤根)。
乔木 / 灌木:新栽苗前 3 个月需每周浇 1 次 “定根水”,成年树仅在连续干旱 10 天以上时,沿树冠投影范围浇透(根部吸水范围与树冠一致)。
按季节分:
春季(萌芽期):植物需水量增加,可每 3-5 天浇 1 次,促进新芽生长。
夏季(高温期):水分蒸发快,选择清晨或傍晚浇水,避免浇到叶片(水珠折射阳光易灼伤叶片)。
秋季(休眠前):减少浇水(尤其落叶植物),让枝条木质化,增强抗寒能力。
冬季(休眠期):多数植物需水量骤减,可 10-15 天浇 1 次 “防冻水”(正午浇水,水温接近室温),避免土壤结冰损伤根系。
3. 合理施肥:“按需供给” 不盲目
施肥需遵循 “薄肥勤施、缺啥补啥”,避免过量施肥导致 “烧根”,或养分不足影响生长:
按肥料类型分:
有机肥(如腐熟的羊粪、鸡粪、堆肥、骨粉):适合作为 “底肥” 或 “追肥”,每年春秋各施 1 次,能改良土壤结构、缓慢释放养分(尤其适合观叶植物、乔木)。
无机肥(如复合肥、磷酸二氢钾、尿素):适合快速补充单一养分,如:
观花植物(月季、绣球、茉莉):花期前(如 3-4 月)施高磷肥(磷酸二氢钾,1:1000 兑水灌根),促进开花;花后施复合肥,补充消耗的养分。
观叶植物(绿萝、琴叶榕):每月施 1 次氮磷钾均衡的复合肥(如 10-10-10),让叶片更翠绿。
观果植物(金桔、柠檬):坐果后施高钾肥(如硫酸钾),促进果实膨大。
施肥禁忌:
新栽植物 1 个月内不施肥(根系未恢复,易烧根)。
夏季高温、冬季低温时不施肥(植物休眠,吸收能力弱)。
避免将肥料直接撒在根部,需与土壤混合或兑水灌根。
4. 修剪整形:兼顾 “美观” 与 “健康”
修剪的目的是调整植物形态、减少养分消耗、促进通风透光,需根据植物类型选择修剪时间和方式:
按植物类型分:
乔木(如桂花、玉兰、樱花):主要剪 “病弱枝、交叉枝、过密枝”,落叶乔木在冬季休眠期(12-2 月)修剪,常绿树在春季萌芽前(3 月)修剪,避免过度修剪(保留 60% 以上健康枝条)。
灌木(如月季、冬青、绣球):
开花灌木:若春季开花(如迎春、海棠),花后修剪(剪去残花及花下 2-3 节枝条);若夏秋开花(如月季、紫薇),冬季休眠期重剪(保留基部 3-5 个健壮枝条,剪去其余)。
造型灌木(如冬青球、黄杨球):每月轻剪 1 次,保持球形 / 造型整齐,避免剪到木质化老枝(难发芽)。
花卉(如矮牵牛、天竺葵、菊花):花后及时剪去残花(“摘心”),促进分枝,延长花期;多年生花卉(如萱草、鸢尾)秋季枯萎后,剪去地上部分,利于来年发芽。
草坪(如早熟禾、马尼拉):遵循 “1/3 原则”—— 每次修剪高度不超过草高的 1/3(如草高 10cm,剪后保留 7cm),夏季留茬高(防晒),冬季留茬低(抗寒);每年春秋各梳草 1 次,清除枯草层,促进新草生长。
5. 病虫害防治:“预防为主,治疗为辅”
庭院植物常见病虫害多与 “通风差、湿度高、土壤板结” 有关,需提前预防:
预防措施:
合理密植:避免植物过密导致通风透光差(如灌木间距保持 50-80cm)。
清洁庭院:及时清除落叶、枯枝、杂草(病虫害的越冬场所),定期用清水冲洗叶片(减少灰尘和虫卵)。
增强抗性:通过科学浇水、施肥,让植物长势健壮(健壮植株不易染病)。
常见病虫害治疗:
蚜虫、红蜘蛛、介壳虫(刺吸式害虫):少量时用棉签蘸酒精擦拭叶片;大量时用吡虫啉(1:1500 兑水)或阿维菌素(1:2000 兑水)喷雾,每隔 7 天 1 次,连喷 2-3 次。
白粉病、黑斑病(真菌病害,叶片出现白斑 / 黑斑):及时摘除病叶,用多菌灵(1:1000 兑水)或甲基托布津(1:800 兑水)喷雾,连续喷 3 次,间隔 5 天。
根腐病(土壤积水导致,叶片发黄枯萎):立即停止浇水,挖出植株剪掉腐烂根系,用多菌灵溶液浸泡根系 10 分钟,换无菌土壤重新栽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