绿化施工养护是保障绿化项目从 “建成” 到 “长效存活、景观达标” 的核心环节,涵盖施工准备、现场施工、后期养护三大阶段,每个环节均需遵循科学规范,才能实现绿化景观的生态价值与观赏价值。

绿化养护是 “三分种、七分养”,需根据植物生长周期(缓苗期、生长期、休眠期)制定养护计划,核心包括浇水、施肥、修剪、病虫害防治、其他防护五大模块。
1. 浇水:“按需供给,避免盲目”
浇水需遵循 “见干见湿、浇则浇透” 原则,根据植物类型、季节、土壤湿度调整:
按植物类型:
乔木:缓苗期(种植后 1-3 个月)每 7-10 天浇 1 次水,生长期(春夏季)每月浇 1-2 次,休眠期(冬季)少浇水(北方地区需浇 “防冻水”,次年早春浇 “返青水”);
灌木 / 花卉:需水量比乔木大,夏季高温时每 3-5 天浇 1 次,避免土壤干旱;
草坪:保持土壤表层湿润,干旱时每 2-3 天浇 1 次(浇水时间选清晨或傍晚,避免正午高温蒸发)。
关键注意事项:
忌积水:雨后及时清理树盘、草坪积水(尤其是不耐涝植物,如樱花、紫薇);
水质:避免用含盐、含碱的水(如工业废水),北方地区可定期浇 “酸性水”(如淘米水发酵后稀释),改善土壤盐碱化。
2. 施肥:“适时适量,对症补充”
施肥需结合植物生长需求,避免 “过量烧根” 或 “缺肥弱长”,分为基肥和追肥:
基肥:以有机肥为主,在植物休眠期施用(如秋季给乔木施腐熟羊粪,每亩 500kg),缓慢释放养分,改善土壤结构;
追肥:以速效肥为主,根据生长期补充:
春季(返青期):施氮肥(如尿素),促进枝叶生长(乔木每株施 0.5-1kg,灌木每平米施 50-100g);
夏季(开花期):施磷钾肥(如磷酸二氢钾),促进开花结果(花卉每平米施 30-50g,叶面喷施效果更佳);
秋季(养分积累期):施复合肥(氮磷钾均衡),增强植物抗寒性(避免施纯氮肥,防止徒长)。
注意事项:
施肥需在土壤湿润时进行(避免干旱时施肥烧根);
根系浅的植物(如草坪、花卉)宜浅施(深度 5-10cm),乔木可在树冠投影处挖环形沟深施(深度 20-30cm)。
3. 修剪:“塑造树形,调节生长”
修剪的核心是 “通风透光、保持景观性”,不同植物修剪方式不同:
乔木修剪:
缓苗期:修剪病弱枝、交叉枝、过密枝(保留 3-5 个主枝),减少水分蒸发;
生长期:疏剪内膛枝,保持树冠通风;高大乔木需控制高度(避免触碰电线),修剪时用专业工具(如高空修剪锯),切口平滑并涂抹愈合剂(防病菌侵入);
冬季(休眠期):重剪徒长枝,塑造树形(如行道树修剪成 “杯状形”“开心形”)。
灌木修剪:
观花灌木(如月季):花后剪去残花(保留 2-3 个饱满芽),促进二次开花;
绿篱灌木(如冬青):定期修剪(每月 1 次),保持整齐的高度和形状(如矩形、梯形),修剪时顶部略窄、底部略宽(避免底部枝叶因光照不足枯萎)。
草坪修剪:
遵循 “1/3 原则”:每次修剪高度不超过草高的 1/3(如早熟禾草坪保持高度 8-12cm,修剪后留 6-8cm);
频率:春夏季(生长快)每 1-2 周剪 1 次,秋冬季(生长慢)每 3-4 周剪 1 次;
工具:修剪机刀片需锋利(避免撕裂草叶),修剪后及时清理草屑(防病虫害滋生)。
4. 病虫害防治:“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”
病虫害防治需避免 “见虫就打药”,优先采用物理、生物防治,必要时合理用药:
预防措施:
选择抗病虫品种(如抗蚜虫的紫薇品种);
保持通风透光(避免过密种植);
定期清理枯枝落叶(减少病虫滋生环境);
冬季涂白(乔木树干涂白,配方:生石灰 10 份 + 硫磺 1 份 + 水 40 份,防冻、防蛀干害虫)。